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敏华

320219197612296533

摘要

半导体行业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核心支柱,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半导体设备的市场前景分析,半导体设备将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国家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也将迎来黄金时期。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新的应用需求,这给现有产品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半导体设备技术特点,本文从分析市场现状和竞争对手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和思路,对未来几年内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

正文


引言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整个行业呈现出投资热、人才热、市场热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仍然存在着高度垄断和技术壁垒的状况。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的占比约为17%,而其中本土设备厂商市场占有率仅为2%左右。在此背景下,为了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同时推动半导体产业健康发展,设计一套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半导体技术在设备主体架构设计中的应用

1.1 半导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物理学、电子学、化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领域综合的理论体系。半导体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晶体管,是将电压施加到晶体管中,利用电流推动晶体管工作。根据半导体技术中的应用原理可以看出,半导体技术与电子设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过程中应用半导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质量。

1.2 半导体技术在设备主体中的应用

设备主体的应用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对芯片的应用,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处理,并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控制。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是设备主体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在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半导体技术,对芯片进行应用,使其能够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有效连接。在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过程中应用半导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是提高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目标

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目标要以先进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和工艺要求为前提,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环境、半导体工艺技术发展变化等因素,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并适应不同生产线对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系统资源利用效率和系统运行效率,在保证系统性能和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需要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不能在生产中被利用的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2 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架构设计应当符合半导体设备的实际运行环境和技术要求,从本质上保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效率;②系统架构设计应当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设备的快速开发、维护和升级;③系统架构设计应当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未来半导体工艺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④系统架构设计应当能够适应不同半导体设备、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客户需求,可以实现不同半导体设备之间、半导体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以及半导体设备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实现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三、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

3.1 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过程概述

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半导体设备主体的结构分解,结合半导体设备主体的具体功能和特点,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取出半导体设备主体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流程模块。将这两个模块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备主体。

从以上对半导体设备主体架构设计过程的阐述可以看出,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半导体设备主体分解和组合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从半导体设备主体的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和组合;第二阶段是设备主体架构设计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从半导体设备主体的流程模块进行设计和优化。

3.2 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的分类

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分为自顶向下设计方法、自底向上设计方法、混合设计方法。这三种设计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其适用范围。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是将整个设备主体架构的结构分解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若干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相互联系,各部分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影响,又可以相互协调和配合。在设备主体架构中,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因而对其进行综合优化时可以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其缺点是使系统功能和性能难以协调一致,并且易于导致各部分之间的耦合。

3.3 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方法

3.3.1 硬件设计方法

硬件设计方法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在硬件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采用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和方法,从芯片到系统,从器件到模块、组件、子系统等,在物理层面将其分解为各个功能单元。通过对单元器件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并根据系统要求进行功能、性能、可靠性设计。该方法包括功能模块分析、器件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和模块级仿真等环节。其中功能模块分析包括对电路的组成与结构分析,对电路中各个器件的功能描述,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仿真验证;器件分析包括对器件结构与性能分析;系统功能设计是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具体的系统电路和模块。

3.3.2 软件设计方法

软件设计方法是指在硬件设计完成后,根据系统需求对硬件进行软件设计,以达到系统设计目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硬件的程序设计、底层驱动程序开发、底层代码测试等。该方法能够弥补硬件设计中的不足,使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更好地保障。其缺点是在设备主体架构中,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容易导致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则容易导致整个系统运行不畅,甚至是崩溃。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硬件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但是它只能提高设备主体架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法改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的灵活性。

结论

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研究,是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架构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技术、流程和业务三部分构成。通过对半导体技术和设备架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半导体技术和设备架构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使设备主体架构设计更加完善,以充分发挥设备主体架构在半导体工艺领域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金文,半导体器件封装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姚振生,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设备主体架构设计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