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
正文
引言
沉积物-水界面是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界面之一,涉及迁移、转化、吸附/解吸、扩散、掩埋以及生物扰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沉积物表层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间隙水浓度梯度扩散、离子交换及生物扰动等机制,容易重新释放至上覆水体中,导致沉积物由原本的“营养储存库”转变为“污染源”,由“汇”变成“源”,进而引发湖泊富营养化的内源污染问题[1]。
温度
温度对沉积物中氮、磷循环的影响是一个多维度且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生物活性的调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加速以及物质扩散动力学的改变。温度的提升能够影响传质系数、分配系数以及分子扩散系数,同时还会改变沉积物表面的吸附特性[2]。随着温度的升高,自由扩散速率加快,促使沉积物表层的磷、硝态氮和氨氮更容易释放到间隙水中,进而通过浓度梯度的驱动进一步向上覆水体中扩散。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能够激活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使其活性显著增强。这不仅促进了沉积物中部分有机磷向活性磷的转化,增加了内源释放的风险[3],同时也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过程[4],加剧了内源氨氮释放的风险
溶解氧浓度
有氧条件下氨氮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被氧化为硝酸盐,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硝化作用随之增强,进而促进氨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增加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当厌氧状态时,氨化作用加强,导致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4+)浓度上升,促进了水体富营养化。而磷的释放过程极易受到Fe的氧化还原过程控制。当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水体中的Fe3 +被还原成为 Fe2 +,同时胶体状Fe( OH) 3转化为可溶性的 Fe( OH) 2,促使被 Fe( OH) 3吸附的结合态磷加速释放到水中,增大表层沉积物释磷强度。
pH值
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过程深受pH值变动的影响。酸性环境增强时,沉积物中的铵态氮释放会受到抑制,磷元素向上覆水体释放的风险增加,因为酸性条件易使铵态氮被吸附至沉积物颗粒表面,或转化为氨气,减弱Fe-P的吸附,而释放到水体中。相反,在碱性环境下,铵态氮的释放会增加,因为碱性条件有助于铵态氮的解析和释放[5]。pH值的变化还会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活性及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沉积物中氮磷的转化与释放过程。
扰动
沉积物-水界面内部的动态释放过程受到物理扰动和生物扰动的共同影响。水动力作用以层状方式影响沉积物,而底栖动物则通过点、条或块状的方式对沉积物表层造成破坏,这两种扰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6]。水动力扰动是影响沉积物中氮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氮磷通过孔隙水在沉积物中的传质速率、沉积物的悬浮状态以及在悬浮颗粒物对其的吸附状态。水动力条件(潮汐、风浪、航运、拖网等)下[7]扰动沉积物-水界面的稳态条件,导致水体紊流扩散以及沉积物表层的氮磷元素再悬浮释放到水体中。生物扰动[8]主要是指底栖生物由于觅食、潜穴、钻孔、躲避、分泌、排泄和迁移等一系列活动,对沉积物原始结构和性质的产生显著影响,加速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元素的传输和转化。
结论
沉积物作为湖泊污染物的主要的蓄积库,其内部氮、磷的释放不断的影响着湖泊富营养化。在温度、pH值、溶解氧、湖泊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下,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可能会加速释放,影响湖泊水质。
参考文献
[1]张光贵.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物质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科学, 2016, 35(01):
161-166.
[2]戴国华. 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因素研究[J].环境化学, 2011, 30(01):
224-230.
[3]HU M, SARDANS J, LE Y, et al. Coastal wetland conversion to aquaculture pond reduced soil P
availability by altering P fractions,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associated microbial properties [J].
Chemosphere, 2023, 311: 137083.
[4]ZHAO H-C, ZHANG L, WANG S, et al.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iffusive fluxe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of Erhai Lake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7, 25: 1933-1942.
[5]马久远, 王国祥, 李振国等. 太湖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沉积物中氮素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3, 34(11): 11.
[6]范成新.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研究进展与展望[J]. 湖泊科学, 2019, 31(5): 28.
[7] TENGBERG A, ALMROTH E, HALL P. Resuspension and its effects on organic carbon recycling and nutrient exchange in coastal sediments: in situ measurements using new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 Ecology, 2003, 285(none): 119-142.
[8] 许浩, 蔡永久, 汤祥明, et al.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生物评价 [J]. 湖泊科学, 2015, 27(5):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