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黄少川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52

摘要

本文综述了机器视觉在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高性能的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到高质量的原始图像,然后通过图像预处理技术改善图像质量,增强缺陷的可识别性,使用特征提取方法从这些优化后的图像中识别出关键的缺陷信息从而实现缺陷的识别。在缺陷检测算法方面,深度学习技术以其自动特征学习的能力和缺陷识别的高准确率使得缺陷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传统的模板匹配方法则以其简便性在特定条件下仍显示出独有的优势。


关键词

机器视觉;钢铁材料;缺陷检测;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

正文


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材料质量的监控需求日益增强,其中钢铁作为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表面缺陷的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人工视觉检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机器视觉技术的引入极大提升了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机器视觉在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一)图像采集技术  

图像采集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无损检测的门槛技术,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算法能否准确地对缺陷进行分析与识别。在工业应用中,尤其是与钢铁材料相关的领域,挑战与要求并存,从形状各异的微小零部件到体型庞大的容器,各种条件都极大地增加了图像采集的难度。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设备,同时要精确调整设备的采集参数。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可以得到更为细致的图像细节,这对于微小缺陷的识别尤为关键,但是仅有高分辨率的摄像头还不够,还需要考虑到光照条件以及拍照速度的影响。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线以及不同的拍照速度,可能会导致采集到的图像出现模糊或者光斑,从而干扰缺陷的识别。

考虑到以上问题,在图像采集过程中,使用均匀的、非直射的光源可以显著减少反光和阴影,从而减少缺陷检测过程中的误判,例如使用柔光遮罩和侧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图像质量。以合适的频率采集图像对于连续生产的生产线上的工件表面缺陷检测同样重要。高速摄影技术能够在不降低生产线速度的前提下,实时捕捉钢铁表面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通过软件与硬件的联合优化,可以实现高效且稳定的图像采集,这为后续的图像处理和缺陷诊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图像预处理

在机器视觉系统中,由于钢铁表面的特性,如腐蚀或油渍等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从而使缺陷的识别变得复杂。因此先进的图像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这些影响,为缺陷的检测创建更加稳健的条件[1]。在图像预处理过程中,去噪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这些方法能够在去除图像中随机噪声的同时保留重要的边缘信息;增强算法如直方图均衡化或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LAHE),也经常被用于提升图像中缺陷区域的可见性。通过这些技术优化后的图像为缺陷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宽动态范围(WDR)技术的运用对于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处理钢铁表面图像尤为有效,这项技术可以平衡图像中的明暗区域,减少过曝或欠曝部分,使得细小的缺陷即使在不理想的光照条件下也能够被清楚地捕捉。除此之外,边缘检测技术如Sobel算子或Canny边缘检测也常应用于图像预处理过程中,它们能够突出钢铁材料缺陷边缘,为后续的缺陷识别提供准确的图形特征。

(三)特征提取方法

特征提取在基于机器视觉的钢铁材料表面缺陷检测过程中直接决定了后续分类器或识别系统的效果,在处理来自于高分辨率视觉设备的图像数据时,如何有效地识别和提取出反映缺陷本质的特征是提高检测成功率的关键。对于缺陷特征,常依靠边缘检测算法如Sobel、Canny及Laplacian算法来进行初步的图像特征梳理。这些算子能够强化图像中的边缘部分,使得缺陷特征更加明显,便于后续处理。除了基本的边缘提取外,更深层次的特征识别如纹理分析和形状匹配亦被广泛应用。纹理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图像中各个局部区域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或使用Gabor滤波等方法来进一步突出缺陷区域与周围材料的对比,从而为识别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自动地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到有助于缺陷检测的复杂和抽象的特征,这种技术能减少人工选择和定义特征的必要,还可通过训练得到的特征层次表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特别是在有监督学习的情况下,网络能够通过不断反馈调整,识别出对缺陷描述最为有效的特征集合。这类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适应性和自我优化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实际操作场景中维持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缺陷检测算法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正推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这种方法依赖于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以识别不同类型的缺陷。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通过对成千上万张标记过的缺陷图像进行学习,CNN能够自动学习缺陷与非缺陷区域的区别,逐渐优化其权重参数以达到更高的识别精度。具体而言,层数较深的CNN模型可以通过其多层次的特征学习能力挖掘出图像中非常细微的缺陷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除了基本的网络结构和学习流程,增强学习策略如数据增强和正则化使得该技术在日复一日的工业环境中对缺陷诊断更为稳健,数据增强通过随机变换训练图像(如旋转、缩放、裁剪等)来扩充数据集,使模型学习到更多视角和尺寸的缺陷特征,这能够减轻过拟合的风险,增强检测系统对未知条件的适应能力。同样使用Dropout技术作为正则化手段,间断性地在训练过程中临时移除网络中的部分连接,助力模型建立更稳定的特征识别能力。

(二)基于模板匹配的缺陷检测

模板匹配的缺陷检测方法利用预先定义的模板在图像中搜索相似的模版,是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传统机器视觉技术,这种方法对于具有典型特征和预可知形状的缺陷尤为有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制作或选择一组缺陷的代表性模板,这些模板通常是从历史数据中精选的典型缺陷图像;然后,算法将这些模板与待检测图像进行逐一比对,通过计算相关性系数来评估模板与图像片段之间的相似度。具体而言,使用如归一化交叉相关(NCC)或归一化平方差(SSD)等方法,可以衡量两个图像区域在像素值上的匹配程度。模板匹配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实现的简便性,尤其是在缺陷类型单一且结构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能够迅速定位和识别缺陷。

然而,模板匹配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模板选择的局限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由于钢铁材料表面的多样性以及缺陷形态的复杂性,单一或少量模板往往无法覆盖所有可能的缺陷情况。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采用动态更新模板库的策略,即根据新获取的缺陷信息不断调整和扩充模板集。为了应对光照、角度和尺寸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增加预处理步骤如图像标准化和仿射变换,以保证模板与实际图像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对,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此方法虽然在一些场景中可能不如深度学习方法灵活,却因其计算效率高,易于部署而在工业应用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在资源受限或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结语:深度学习在缺陷检测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成为推动该领域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模板匹配技术则在特定场景下保持着其价值。针对未来发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技术,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模型的设计和训练将更加注重数据效率和模型泛化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忠大,刘傲天,张小锋,等.基于机器视觉的飞机电镀部件曲表面无损检测[J].电镀与涂饰,2024,43(07):43-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