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费减免探讨如何提升精准资助育人实效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案例概述分析】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重点是在对象、力度、分配及方式上的把握,如何做到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应有之义。G校为广东省某高校,近年来,学校在如何做好精准资助例如学费减免名额推选等工作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助金额与申请数额比例失衡
学费减免政策是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以及省厅相关文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学费减免的资助金额颇高,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数庞大,学费减免申请人数众多,仍出现比例失衡较大等现象。
二、评审条件与资助对象较难把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情况复杂,既有特殊困难学生如低保家庭、单亲孤儿等,也有临时困难学生如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等,学费减免申请人数较多,而资助金额的有限性给如何迅速准确把握资助的对象、力度、分配和方式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三、后续监督与育人实效略显缺失
教育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根本方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由“经济资助”转型“资助育人”,以“精准资助”助推“精准育人”,着力培养困难学生从“受助”向“自助”转变。学费减免资助工作完成后,缺乏一定后续监督机制,以及增强资助育人实效的后续措施,资助延续性和后续效果不明显。
【案例解决方案】
学费减免是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准资助、精准育人的总体成效具有一定影响。针对以上不足,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精准掌握贫困学生信息数据,持续追踪动态调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学生提交的相应佐证材料,不排除会有个别学生出于自卑敏感心理,不愿袒露家庭经济状况的现象,因此还要充分依托大数据平台,联动学工、教务、招生、后勤等相关部门掌握的数据,建立健全贫困生信息数据库,提升贫困认定程序化和精细度。
二、完善评价机制,加大后续监督力度
首先,健全完善的评价体制机制,是确保做好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成立专项评定小组,形成辅导员+班级、资助专项+年级、院(系)分管资助工作党总支副书记+院级三级联动的层级评定机制,确保资助的对象、力度、分配和方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后续监督机制和相应政策,成立班级+年级+院级三层监督机制,动态跟踪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后的思想动态、消费情况等,对学生拿到资助后肆用滥用等现象进行反制。
三、扩大资助价值导向,促进育人形成闭环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高校资助工作的落脚点也在于立德树人,要切实抓牢每一个资助育人环节,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和成效。在实际开展资助育人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资助而忽视后期跟踪引导,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依赖甚至理所应当的心理。通过层级评定确定的学费减免学生,属于精准帮扶对象,高校在做好经济帮助的同时,更应持续做好育人工作。制定采取后续举措,例如组织开座谈会、户外党团活动、夜跑等方式,持续强化受助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扩大资助后续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由“受助”向“自助”转变,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经验与启示】
一、构建常态化宣传机制, 扩大资助宣传成效
做好资助宣传工作是落实精准资助基础保障。高校的资助宣传工作主要在于线上公众号推文、科普微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以及线下开展活动进行宣传等,相辅相成的措施基本可以覆盖不同受助学生群体。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宣传工作落实的深入程度不够,效果不够明显。构建常态化宣传机制,成立专项宣传工作小组,组建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优秀资助工作团队,不断加强队伍培训建设,着力推动资助宣传工作常态化开展,有效畅通“上传下达”途径。资助宣传还要联动校级其他部门例如教务处、后勤处、招生处等形成宣传合力,在全校范围内构筑良好校园氛围。此外,丰富宣传内容,重点挖掘优秀事迹树立典型,形成有效广泛的宣传影响力。
二、抓牢资助育人环节,提升精助育人能力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做好简单的经济帮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精神帮扶,在完成资助工作外,还要健全跟踪培养机制注重发展引导,根据不同贫困学生需求精准培育。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陷入心理困境的时候及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其次,拓展创新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帮助贫困学生释放压力、纾解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最后,不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以及帮助贫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就业指导与帮扶,鼓励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提升自我实现价值。
三、整合高校育人资源,形成资助育人合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实现三全育人。资助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在高校实践中往往遇到“单打独斗”的现实困境。仅仅从资助角度进行育人,培养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励志成才的精神和毅力,过于片面和表面。学生在获得资助后,难以从内心深处感到触动,难以真正在行动上做出改变。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在于以生为本,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感恩意识,最终落脚点在于立德树人,应该与其他育人体系特别是心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结合各部门的配合与资源整合,形成协同资助育人合力,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提高精准资助的育人成效。
【资源链接】
[1]戚赛.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对学费减免效应分析[J].理财,2023,(11):91-93.
[2]蒋敏,丁云.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资助宣传路径探析[J].四川劳动保障,2023,(11):85-87.
[3]戴玮.精准资助视域下“用户画像”在资助育人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4,(01):25-27+31.
[4王培,易倩倩,李胜男.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4,(01):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