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宗明

贵州省岑巩县第四中学 557800

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深入下,教育模式不再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同时对德育教育工作也进行着持续关注。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实践教育的高效渗透,使学生在多元引导下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轻松走上成才之路。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教育,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带来切实有效的促进。


关键词

实践教育;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教师若对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研究便可发现,地理这门学科是对很多单个知识进行罗列,这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他们无法建立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只能采用最为笨拙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地理成绩不够理想。而对地理学科开展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增强相关知识间的体系感,从而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一、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创新地理教课后教学

(一)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初中地理教学课后教学创新实践,教师必须清楚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学生,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地理教学也应关注学生自身发展,而对比过去地理课堂教学,信息化地理教学,讲初中地理理解、记忆知识都放在了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方面。所以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布设,科学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在此基础上,制定作业时,必须保障作业内容具备综合、实践、探究特质,最好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调研考察、设计制作的去完成作业,提升其对地理技能、地理空间思维的认知度,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及时到位的评阅反馈

及时到位的评阅反馈,地理信息化课后教学环节,教师可运用信息网络、国家性或者地方性教育公共服务机构资源等平台功能,来全面提高自身作业评阅反馈效率。从学情入手,针对学习进度、学习基础不一的学生个体,予以差异化评阅反馈,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严格依循改进学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原则,进行作业审评,以此来切实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

(三)周期发布复习资源素材

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况,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复习资源,并周期发布复习资源素材包至线上平台,保障学生能够随时复习。通常复习资源素材包,应包含阅读材料、课堂讲解记录破案段、重点习题、复习方式指导等内容,教师可采去课后谈话机制,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复习情况,依据学生复习需求,给予其针对性指导,保障学生课后地理复习质量能够完全达到预期,为其地理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二、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德育教育

(一)借助知识传授,产生情感共鸣

地理涵盖着人类各项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一门包含着一定人文和地理因素的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其人文品质的形成,更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平台。正常来讲,思想教育若只依靠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并付诸行动,从而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也影响到学生观念的形成。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传递,可以为学生智育的发展带来推动,也是培养其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的一方沃土,必须挖掘出地理知识当中的德育内容,通过情感教育与学生形成共鸣,使之在无形中受到德育教育,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带着主动性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将其人文品质不断提高,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例如,在探讨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展现出立体的地理知识,学生在观察中萌生问题意识"维度高的国家会受到温度带的限制,是否对其农业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纬度较低,也可能因为气候特点而影响到农业的经营活动?"。此时,教师通过图片的对比,在直观的方式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带来的优越性,使之从心灵上受到震撼,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出其爱国的热情,成功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

(二)依托生活元素,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打造出高质量的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德育内容的科学渗透,达到较好的渗透效果。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从生活细节入手,鼓励学生进行生活调查,面对所遇的各类问题,可以调动生活经验与脑中的知识来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解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将地理课堂与日常的生活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探讨塑料薄膜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使之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这是一种白色污染,同时也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希望通过政策的制约与大力宣传来规范日常行为,学生也有意识地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强化自我控制能力。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吃透地理知识,也接受到有价值的德育教育,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将地理知识熟练运用,从而将其所应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彰显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保证了德育教育的成效。

(三)运用多元模式,强化德育效果

在新时期下,初中地理教师站在初中生的角度考虑,结合其真实的需求,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挖掘其主动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持续的热情走入各阶段的学习,也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带来更多的机会。例如,在解读《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首先布置了预习作业,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信息能力收集新闻报道、真实材料等内容,使之对资源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产生问题意识,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其次,教师借助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学生分享的机会,使之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程度的打开,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最后,教师通过网络资源补充带有人文精神与时代特色的书本中没有的内容,让学生看到我国各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从而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与祖国的资源是息息相关的,随之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强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我国地理国情来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其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在地理国情的分析中产生一定的危机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地理规律引导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从地形、土壤、工业、交通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去寻找当中的制约关系,同时使之意识到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性。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运用地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坚强的意志是完成各项科学研究的前提,更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

三、基于核心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一)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相关地理知识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有更深刻认识,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探究海陆气候变化因素",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就可以利用夏天游泳作为课前导入,借此问题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夏天去海边游泳吗?利用这一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为学生展示五个不同维度城市的气温图,让学生通过对气温图进行观察,并对气温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然后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工具,比如烧杯、酒精灯、干沙土等进行探究实验,从而更好的对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有深刻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研学旅行模式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研学旅行教学作为主要的实践活动,已经初具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融入生活,才能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能够一步步印证书本的地理知识,培养对于地理知识的信任度,对于强化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师的带领下,班级同学集体出游,在研学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意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周围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对于家乡自然的热爱。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前期考察、实地调研、总结讨论几个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手段。

(三)积极开展森林课堂模式

森林课堂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样起了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通过情景式实践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森林课堂借助教学区域附近的河流、湖泊、农田森林等作为实践教学载体,通过亲身感受,加强对于地理系统的认识。河流、湖泊、森林等作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小型生态系统,涵盖了包括土壤、岩石、气候变化、植被在内的多种地理学科知识,这都是地理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森林课堂实践教学涵盖的内容之多,实践周期之长让整个实践活动具备实效性,学生在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协调、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四、基于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一)借助课前讨论,构建学习情境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地理本身在字面呈现的形式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无法把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的进行对某一个区域发生的变化进行正确的分析,学生也很容易在这方面产生思维不顺畅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体制环境下,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是地形、气候、特产的分布,教师在布置下预习任务时,可以主要集中在去让学生去查询一部分相关资料,甚至是了解当地的一些人文背景。教师在讲解是要抓住知识点其中的联系,哪些作物适合在何种地形、何种气候生长,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其中的联系,以构建出一个合适的思维闭环,才能够形成我们想要的教学情境。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情境,加深学习印象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之下,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每个老师方法不同。地理是一门描述世界性人文地理以及环境的大科目,书本上能够了解到的内容,甚至说课堂上能够了解到的内容终究是具有局限性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许多老师喜欢使用PPT来精简课本上展示出的内容,以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中确实方便了许多,但是学生究竟在教学中获得了多少知识难以体现在这些精简过的内容模板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末尾加上一些习题,或者能够体现本节课所讲的人文环境的纪录片片段展示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也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立体的模型,而不是死板的一张地图所呈现的内容。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吸纳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和做到的,需要老师进行具体的讲解和适当的引导,因此习题和多媒体展示的办法是必要的。

(三)使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整合学生思维

对于初中生而言,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能力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如果能够采用活动探究的办法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回扣到生活中,对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能够整合学生零散的思维,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就比如在后续对于中国地形的教学讲解时,学生就有很大很多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最简单的就是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自己的家乡进行地形、人文风貌和特产作物上的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组做一个PPT,在课上进行讲解,对某一个地区进行具体的讲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综合学习能力,最终应用到地理科目的学习中,构建完整的地理教学情境。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理实践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书本知识的转化率、在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学习力,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占比,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学习的终极目标。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春礼.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8):74-76.

[2]薄纯胜.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J].吉林教育,2021(13):30-31.

[3]杜季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J].吉林教育,2021(07):52-53.

[4]向芳玉,郝建江,顾文玲,黄冬明.基于概念图的可视化教学整合研究——以地理概念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46-50.

[5]杨兴军.浅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0(10):94-95.

[6]吕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No.473(17):44-46.

[7]丁敏.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