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行车预警装置的设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0.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17亿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事故的造成原因为驾驶人员的不安全驾驶习惯造成的,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当驾驶员行驶车辆处于危险状况时,若能有类似预警系统及时提醒驾驶员可以减少 30%的追尾事故、50%的路面相关事故以及 60%的迎面相撞事故[1]。为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一种能够提醒驾驶人员的行车行为的预警系统亟需实现。
1.行车预警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驾驶人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主要有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急停与前车行驶距离太近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具备以上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监测与提醒的功能。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不良驾驶信息,及时向驾驶人员发出语音提醒,同时将数据上传到系统终端保存,用于后台对于发生驾驶事故的分析和营运车辆经济性驾驶的分析。
图1 总体设计框架图
2.硬件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CAN 总线模块,用于采集汽车节气门的开合情况、车速信息等数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加速、减速等信息,GPS模块采集车辆的位置信息,毫米波雷达模块获取车辆与前车获障碍物的距离,数据信息采集以后,通过ARM处理器进行处理,将数据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可以反馈到本人手机,同时以语音播报的形式提醒驾驶人员。为完成这些功能,本系统选用 LIS3DHTR系列3轴加速度传感器、77GHz频段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语音模块、4G通讯模块、GPS模块。
图2 硬件框架图
3.试验与分析
(1)车辆行驶状态检测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辆的三个方向的数据,从而判断车辆的运行情况,如图所示。例如X方向加速度超过-0.1G时,可以认为猛加油门(急加速),X方向加速度超过+0.2G时可以认为猛踩刹车(急减速)。还可以获取在三个方向上面的倾角,转弯的加速度、路面的颠簸情况等数据信息,通过通滤波计算去除外部噪声影响,最终判断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急转弯现象。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阀值可以根据设计情况进行调整。
图3 行驶中的三个方向
通过毫米波雷达测距模块的测量,判断行驶车辆与前车与相邻车辆距离。毫米波雷达测距系统主要包含射频部分、模拟转数字信号部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2],利用锯齿波的测距原理,通过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混频器、滤波器得到差频信号,差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数字数字处理[3],通过使用该方法进行测试,可以准确获得在2M以内的物体测量数据。
图4 测量示意图
(2)试验环境选择与测试
本系统整合调试完成以后,选取某城市郊区国道进行实地测试,测试车辆选择为 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宏光2021款手动版,测试道路全长为2公里,测试当天为白天,天气晴好,测试结果记录如下:
表1 测试记录表
序号 | 测试内容 | 测试次数 | 反应时间 | 本地记录 | 警报提示 | 正确率 |
1 | 急加速 | 12 | 5-6 S | 有 | 有 | 98.6% |
2 | 急减速 | 11 | 4-5 S | 有 | 有 | 98.3% |
3 | 急左转 | 10 | 3-5 S | 有 | 有 | 98.8% |
4 | 急右转 | 12 | 4-5 S | 有 | 有 | 99.0% |
5 | 急停 | 6 | 3-4 S | 有 | 有 | 99.5% |
6 | 超速行驶 | 5 | 4-5 S | 有 | 有 | 99.6% |
7 | 车距过短 | 8 | 2 -3 S | 有 | 有 | 99.4% |
通过测试结果显示,本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准确获取急加减速、急转弯、急停、超速行驶等数据,并基本上能够在5S内做出报警提醒,在存储卡中能够将数据信息保存,测试的平均准确率为99.02%,基本满足设计预期。
4.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的驾驶行为管理装置,可以有效地监测驾驶过程中出现的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急停、超速、车距过短等7种不安全驾驶行为,并能够进行预警,提醒驾驶者回归正确的驾驶状态,同时对不良驾驶的行为进行了记录,方便后期的数据整理与研究,为营运车辆提供了更安全更经济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及预警[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2] 张科遥,林福江,白雪飞.77 GHZ FMCW车载雷达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39(4):53
[3] 李猛 ,王志春.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测距方法研究[J]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21,40(03)
作者:陈雪丽 (1984.11- ) 女,浙江丽水人,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械电子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
项目编号:FG2022195
...